此生常悟

很久以来便想写这篇文章,那些积淀在内心多年以来的感悟。之前已经在人生体系目录下零零碎碎地写过一些,然而由于那些内容来自结构化的随笔,显得太过僵硬,我并不喜欢。其间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写这些内容的真正动机,是否只是为了丰富博客 的内容,是否只是为了宣扬自己。直到我渐渐明确了自己所应归属的动机,一年以后,我准备再写一点东西,不为结束,只为开始。

虽然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或多或少是在研究哲学,但是我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哲学家们的著作,也许以后会做一些。我不敢妄称哲学,不如谓之智慧,一些无论谁都可以拿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的东西。然而每当谈论人生,总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太多太多的内容分布在世界上角角落落里写作者的笔下,胡乱行走了这么多年,迷失了这么多年,才发现人生不是一个系统。探寻的路上是在管中窥豹,故而此刻所有的感悟,不再祈求其有永恒的作用,直到将一切言语幻象打碎,我们才终可感受到真理,感受到真实的自己。

一个脆弱的自己。在某中程度上,我们都一样,有生也有死,难逃宿命;我们都在孤独中不断探索自己前行的道路,有些人就在探索的道途中离我们远去,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挡住了他人的路。没有谁有能力改变所有这些,但这不意味着不去改变。正如死是我们必然经历的洗礼,却不代表我们非要预先选择死一样。因为脆弱,故而容易迷失,容易为欲念侵蚀。无论想明白多少事情,悟到多少哲理,人终究会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迷失。也就是在不断地迷失与苏醒之间,我们会渐渐地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然而从迷失中恢复,或多或少需要借助外力。而外力则是朋友,是亲人,让别人更好一点,我们也会因此更好一点。同舟共济,渡人渡己。这是本文将会秉承的目标,在自然面前,我们同为弱者。我愿以一种柔软的姿态缓缓诉说这些,因为我和你一样,脱离不了尘世的法则。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次一次的词语选择换来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否定。相信你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意义存在的最显著特,是会接受这是世界的质疑与挑战。鲜有什么道理能够经受如此强烈的摧残,凡所有形,必有所限。直到我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去定义的,我才终于从这种循环往复的轮回中挣脱出来。你当下所做种种,皆定义了你自己的意义。这样说虽似取巧,却于我们的前行,提供了绵绵之力。在人生意义的选择上,没有谁有资格批评其他人。我想这是我们作为人,作为一种生物,作为一种存在,被自然所赋予的原始权利。

拥有了这种权利,每个人独特的存在意义,不因贵贱,无关贫富。我们才有对自己负责的原始动机,才愿意主动的思考,让自己过得更好(自然,是否想要更好,也是一个可选项,如你所愿,你也可以选择一份越来越差的生活)。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就有了责任与压力,无论对人生作何种选择,我们要有勇气承担后果。如果我们没有体会到两者形影相随的关系,我们很可能为各种怨念所侵扰,难安己心。

社会的形成在于契约,契约藏身于道德与法律。如果社会纯然由契约组织,必然公平理性;然是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依然受到自然界里竞争法则的蛊惑,这个社会多多少少还是剥削与被剥削的,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只不过在迭代中改容换貌。从前通过土地所有制剥削,现在通过信息不对称剥削。身处社会下层怎么办?深处社会上层怎么办?

既来之则安之,这几乎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答案,也同时是在很多地方适用的答案。对于家庭,对于事业,对于感情,皆是如此,甚至于生命本身,似乎活着只是为了持续活着的状态。然而这些并不暗示着故事的结束,无论怎样的过去都可化作我们成长的土壤,不可诀别历史,不可抛弃自己的故土与本性,勇于探索新的出路与归途。身外之物的对比不会优化问题,只会徒生怨念,如果非要对比,只在于承受苦难之后,内心所得到的切实的充实与幸福。生活不会大美,但我们至少可以无悔。

不作对比,并非是逃避善恶。为了过得更好,反而需要去发现生活中的糟糕现象,发现社会的缺陷,人性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摸清自己的边界,定义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心智,更会承担极大的风险。多少人,在探索人性之恶方面被恶反噬。这才是我们所谓的“变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然后一代一代恶性循环。早早知道这些,也许我们才能多少掌控些住自己的道路。为维护心中的正义,不是在抉择发生的时候考验自己的心理,而是在平时,就为制止这种抉择的发生而努力。

在了解外在环境之后,我们需要决定自己的路,在这里,我有一些对自己生活的解释:寄托、体验、表达、沉淀。我拿他们来定义或者规划我自己的人生,也许对你也适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仅践行了其中的一两个,以至于我们隐隐约约觉得,生活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表达不足,也许就不会有本博客、此文章了。忘掉体验,生活则会枯燥;而将痛苦亦或者快乐都视作一种体验,我们也许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情绪波动,以一种脱离于自身的视角审视自己内心的变化。沉淀更多体现在心智的成长上,其中蕴藏着“慢慢走欣赏啊”的真谛。寄托乃是我们的初心,所寄托者越清晰,越真实,我们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越会有准确的看法,进而影响我们的体验与沉淀。四种元素不可偏废,更是缺一不可。

我尝试用这中理解方式去理解生活中另外一些事情,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在情感维系上,涉及到爱的表达与体验,而表达来自寄托,体验产生沉淀。沉淀不足,寄托易变,导致表达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丧失了体验爱的能力,无疑会造成情感的破裂。在对知识的探求上,寄托激励着我们去体验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现象,内化沉淀成自身的状态,并将其表达出来。表达强化了沉淀,而又牵引着我们不段进取,这也是很多文章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文学、艺术上亦是如此,不提。理解人生,不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财富、权力,恰恰相反,我们会因百思不得其解而痛苦,与痛苦同生的是幸福。财富权力皆可失去,但这种幸福感一旦存在,将会伴随我们终生。

穷根究底的思考能够带来安宁,但在通向安宁的这条路上,却存在不可预知的孤独与痛苦,我更希望能够将过程描述得清楚一些——我寻求宗教的庇护。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宗教认识是模糊的。直到《Life of PI》电影指引我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很多年来我不理解我父亲,他供拜神,而且出事的时候,会去看神,每当我反驳,父亲也从不解释。我自然不相信那些,只是我现在才能真正理解。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实际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责任即是压力,压力不可推卸时便生孤独。这两年,我渐渐感知到了这种责任,还有一些是深深的无力感。外界的,内在的,世事无常,变不由心;你所生活的外界环境会变得面目全非,你自己会忘掉从前。有神可以依托,可以倾诉,是件好事。也许这神不过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映像,但伴随我们不离不弃的,不正是这种幻象么?既然存在,何以再称幻象?怎么说都可以,他就在那儿。在此不得不提Life of PI中那句深深触动我的话:

Even when God seemed to have abandoned me, he was watching. Even when he seemed indifferent to my suffering, he was watching. And when I was beyond all hope of saving, he gave me rest. Then he gave me a sign to continue my journey.

所以我相信神的存在。我所谓之神,不在于形式,而只是存在。而结合前文,于生命似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God creates me, I define myself.

至此,似乎将我想说的内容已经说出来了,我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行事细节,那样内容将会很多,我无法驾驭。我也从不认为读者会接受我的观点,我更希望仅仅提供一种理解人生的方式,读者可以借此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找到一套指导自己行走世间的法则。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还有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用语言来描述人生哲理时,定然会有所损失。怎么表达都可以,思考万不可局限于形式,这些话,最好忘掉。道理就在那儿,所得感悟如果没有融为自身的一部分,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本想以问答的形式来写,无奈以往记录的思考过的问题,皆因想通了答案而废弃,不愿再寻。若读者有想要探讨的问题,不妨文后留言。于人生的理解以后或会遇他事变更,本文亦会更新。

——20140507于浮茗诗舍。

Tagged with: , , , , , ,

4 条关于 “此生常悟”的评论

  1. 无意中看到先生的这篇文章,在这个即将要毕业的时间节点上,深深纠结于回老家还是留上海,又在实习与毕设的两件事情中夹在着,目前从事的实习有机会留下来成为正式工,但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铁上拥挤的人群让自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疑惑,是否这就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生活方式,夹在人缝中不能腾挪的开始一天,又在人群的熙熙攘攘中结束一天,刚开始上班做着并不怎么熟悉的工作,又让人产生一种这四年自己到底学了什么的疑惑,要从学生的身份中完全走出来才发现像是处在了断乳期一般,安全感全无。百度知乎上提问面对迷茫该怎么办时多的只是告诉你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现实的语句,大道理谁又不懂呢。看了先生的文,心里竟然生出了一股安宁,既来之则安之,做好了选择那就努力去承担这一切好的与坏的,同时也希望每个脆弱的灵魂都能得到指引,不抛弃也不放弃!

陈哲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