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小记

5.31日住了3年的房子到期,开始忙于换租。整个过程用了3天,包括一天搬家,算是我做的最快的一次换租行动,虽然作为对比的,只有三年前的一次:累积时间一周左右。此次过程中,一个0.5天在半月前,通过调研几个租房房源对租房市场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之后应该可以在较短的几天内找到合适的。前几日,集中了1.5天找到了合适的房子。最后剩一天搬家,一次彻底的空间转移……

房源调研与感想

5月应该算是一个租房的空档期:3、4月份应该是一个波峰,6、7应该是下一个波峰;并且,5月中旬看到的房子,半个月后有一半没有出租出去,可见房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出租。

调研的主要平台是 58同城、赶集、豆瓣、107间房、自如。赶集合并到58之后,感觉少了很多好的房源,数据整体偏旧,已大不如从前了;豆瓣的数据过于分散,没法筛选,房源描述也不清楚,偶然性太强,我只从中发现了一个位置合适的房源,后来验证竟然还是中介;107间房在3年前我租房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的,到现在似乎依然不温不火,其上的房源太少,价格位置等因素自然也没有挑选的余地了;自如,略贵,在同等价位上房源可选余地不大。所以,我所搜寻房源的主力平台,还是58同城。房源多,才有搜索与筛选的空间。

我是不喜欢租房中介的,整体因为这块市场太混乱,人员鱼龙混杂。一次交易的事实,决定了中介市场整体上的短视。当然必然有素质不错的中介,不过我心里不存此番侥幸。所以我默认筛选的是「个人房源」。但即使在「个人房源」条件下,依然混入了不少中介,而且打电话咨询的时候,也经过了伪装:不再叫中介了,而叫二房东;或者承认是中介,不过没有中介费——这怎么可能呢。后来某公司的中介跟我坦诚说,中介费是摊在每个月的房租上的,此是后话。

集中找房的第一天,就碰到了一件奇葩的事情。我通过58打了十几通电话,结果4个不同房源不同姓氏的房主(二房东)所对应的4个不同的电话,竟然导向了同一个人,这4通电话的时间跨度不过1小时,此人自称是二房东,并称也在此房中居住,说网上的房源图片都是假的。我真是又气又笑,不过鉴于这么有“缘分”,我还是决定顺道去看看这个房源。此房坐落在A小区某楼3单元501。我到地方的时候,所谓的二房东并未到场。我电话给他,他让我在门上某隐蔽处取了钥匙,然后让我开门自己看。我犹豫了一下,进入了他所说要出租的房间,环境不尽人意;“二房东”百般宣称此房是多么便宜,但报价明显虚高了。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有趣”如此“敬业”的二房东——或者说——中介。于是我想办法挂了电话,离开了这里。

我想我应该是碰到了一个行业的极端行为,概率上不会再碰到类似奇葩的事情了。没想到这一小事并未在极端之处走到尽头,第二天我继续联系各房主,在本该是「个人房源」的位置碰到了更多的中介。因前一日晚我已经找到了较为中意的房子,所以也不妨继续探查一番。我电话给同样在A小区的一个中介,他告诉我怎么走怎么走。随着位置越来越精确,同样哭笑不得的情绪袭来。是的,我又重新来到了上述某楼3单元的501。见到了中介之后,虽同样的衬衫西装,应与昨日并非一人。下了楼,我联系了下一位也在小区的中介。是的,也许你可以成功猜测了,这位中介同样推荐的是某楼3单元501,感觉有点中邪😓。这些中介所在的公司,我也是不曾听说过的;可谓是市场乱象。

同样一天遇到了一个相对好一些的中介,带我看了另外的房子。房子性价比还可以,出租的是两居中的一间;另一间据中介说,房东不住,但是时常把自己的狗带过来放进去关着。这下就有点尴尬了,不知道中介在不断推销房子的时候,内心的OS究竟是怎样的。

当然未必所有的中介都是如此,还是有些不错的。遇到的一个某听说过名字的中介公司的中介,推荐的房子还可以接受,价格也还适中。聊了一会,了解到中介收入与租出房子之间的关系,知道中介费原来是可以打折的。后来我想考察一下整租,搜索了一些整租到房源发给他,他告诉我网上整租的价格都是假的,实际的房子是没有的。这自然是其他中介骗取租客电话的手段,我打了2个电话,验证了他的话。由于整租价格比较高,最终没有选择整租方案。对此中介还是小有感激的。

除了奇葩的中介,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房主(二房东):有的房主自己装修了房子,然后分租出去,竟然不等装修味道散尽(此房过了半个月之后依然没有租出去);有的房主(二房东)没有对市场形成充分的认知,认为其他人给出的房价更高,不觉自己的房子已经很高,大有租客是占了便宜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租房经验:网上的房源描述的格式越雷同,是中介房源的可能性越大;越是事前谦逊客气的中介,事后变脸的幅度越大;谈价格的时候,可以以中介定价的9折来考虑;房主年龄越高,对降价的敏感性越高;年龄大的独居大妈,聊起天来滔滔不绝,更容易对自己的持有价格优势的偏见;年龄相距不大并且同样在租房的二房东,定价会相对公正些;对于对居住体验有要求的租客,合租者的素质非常重要;由于房主(二房东)和租客所属环境的差异,租客会比较着急,但大部分的房子并不会很快出租出去,当然租客也形成自己对房子质量的准确判断,有些不错的房子确实会很快出租出去;只要联系了寥寥几个中介,三五天后,中介电话会大量涌来(主要是x爱x家,询问怎么能让他们不再打我电话,被告知需要打服务电话取消登记,关键是我压根没有登记过)…

网上并不会把房源的所有信息都标出来,租房时还需询问的因素有:水电网媒,能否洗衣做饭,房间实际面积,合租者(性别/学历/职业等),到期时间,和谁签约,是否押一付三,小区周边环境,地点公交…

BTW,看房几日小黄车的日均使用次数达到了10,方便了非常多。

定房与合同

其实集中找房的第一天,我基本就把目标房源给定了,而且给了房主一个明确的意向,第二天不过是对自己决策的各种验证而已。经过了次日大半天的验证,我最终决定与房主签合同了。一些细节需尽可能地考虑充分,关键的地方要落实到合同里。——因为很多事情都可能忘记。租房的时间跨度很容易就超过一年,一年里会让房主(二房东)或租客忘掉很多事情,因此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是有过切身的经历体会。所以当往事模糊成争端的理由时,一份清晰明确的合同(或相关记录)是十分有用的。合同也没有必要亲身撰写,住建委网站上有不错的版本

需要提一句的是,当定了自己要租的房子之后,最好能给看过的、并表达过意向的房主(二房东)一个回复,这样一个礼貌的举动,既可以给其他人带来便利,也能给你一个尘埃落定的信号,感觉还是非常好的。

搬家的过程

定了房子的次日,我决定从老的地方搬过来,这种伤筋动骨的事情,宜早不宜迟。打包用了3个半小时,网上诸多调研之后,确定了四通搬家公司。不过后来因四通没有及时的小车可用,开过来了一个大箱货。小区进不去呀,人工搬运会多走很多距离。按照四通的计费规则,搬完得增加不少费用。四通师傅私下里推荐我试试货拉拉,花费会更少。我用了一下,果不其然,很快就开过来了一个车。不过车还是略大,费了些功夫才在距我单元30m的地方停下来,于是搬家运动就开始了。由于四通师傅的友善,以及货拉拉的性价比,我对这两者都有一定的好感。之前未接触过货拉拉,于是研究了一下他们的运行模式,大概属于货车版的滴滴出行,略过…

不管怎样,所有的东西是搬完了:8个大箱子,16个盒子,4个袋子,1个床头柜…真真要累瘫了。

信息管理

我信息管理的强迫与健忘相辅相成,在整个找房租房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这部分的内容。平心而论,能够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解决整个换租流程,信息管理还是给了我很大帮助的。在调研房源、跟踪进度方面,我使用的工具是:浏览器书签,谷歌通讯录,58客户端。流程大概这个样子:

浏览58网站,确定筛选条件,发现不错的房源之后,如果时间合适,就拨打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如果时间不合适,则收藏到对应的书签目录下等待合适的时间拨打。拨打电话,如果合适则进一步约定看房时间,然后保存房主的联系方式到谷歌通讯录中,并且在通讯录上做适当标注。有时候在路上不方便使用电脑,则使用58客户端查阅房源,合适则收藏;待之后转移到适当的浏览器书签目录下。所以浏览器书签目录与通讯录是这样的:

租房小记-浏览器书签目录
租房小记-浏览器书签目录

租房小记-谷歌通讯录
租房小记-谷歌通讯录

预备:房源描述可以,但是时间上不方便打电话进一步询问。
未接:打电话了,但是无人接听,不错的房源需要再打。预备:房源描述可以,但是时间上不方便打电话进一步询问。
约看:已经进入约看流程。
考虑:约看之后,觉得可以考虑。
淘汰:由于各种原因,房源被淘汰,因为淘汰的房源可能重新进入视线,为防止遗忘,故有此目录。

搬运过程比较混乱,打包之后一堆的箱盒,很容易丢失后毫无察觉。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对打包后的所有箱子、盒子、包裹顺次贴上了标签,最终回收统计时如下图所示:

租房小记-打包标签

A系列表示大箱子,B系列表示盒子,C系列表示大袋子,D系列表示家具。在回收的时候,A6、B6标签找不到了,但同时有一个箱子、一个盒子没有标签,可能是搬运的过程碰掉了;半个月之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丢失的东西。所以整个搬运过程,可算得上是零丢失。

生活品质化

在上一个房子里住了3年,3年足以产生很多变化,又足以忘掉很多东西。没有些琐碎的感想是不可能的。毕业时以价格为首选因素租房,在确实租到了性价比极高的房子之后,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卫生间、厨房环境惨不忍睹;楼下老北京住户偶尔极度糟糕的酒后脾气;容易变动且不确定的合租者。当然在二房东长期不在的情况下,我也成为了没有实权的“三房东”,交个水电费什么的。但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朝着我生活品质化的方向。
Tagged with: , , , , ,

9 条关于 “租房小记”的评论

亡命徒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