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强迫症

多久了都没有提及这个词,现在发现竟然越来越严重。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做完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回头检查一下,后来对老师稍微提了一下,被告知是强迫症,当时对这个词语还比较陌生,不似如今彷彿多年的伙伴或者敌人了。入大学之后,第一年貌似没有什麼跡象,当时没有电脑,只是靠着一隻优盘存储资料,后来优盘被格式化了,很多资料就因此丢失了。在大二的时候买了电脑,於是强迫症状找到了一个新的根据地,逐步蔓延开来。

最初接触这个词语的时候,它还仅仅和一些表现明显的行为有关:比如总以为自己的手是臟的要反覆洗手,比如总以为自己的们没有锁;越往后来越发现,强迫症很高端,它更喜欢停留在精神层次。

在豆瓣上,有一些与强迫症紧密相关的小组。有个叫“分类整理强迫症患者交流中心”的小组,总结了一一些分类整理强迫的例子,我基本上佔全了。我并不孤独,当然也不独特。链接如下,http://www.douban.com/group/kuangqie/,有时候看看也挺好玩的。

之所以重新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发现近来控制慾又开始上升了,想控制一些根本不需要控制的东西。比如服务器计算机,一堆一堆的东西。与此一同而来的,是各种神经症状,比如妄想。混沌了理想、现实与虚幻是一件挺糟糕的事情,我不能在这一块走的太远。

思维强迫,强制使自己不断思考。其实说的好听一点叫做思考,难听一点就是胡思乱想了。我不想去美化或者丑化这种行为,我只是说,这种思考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循环,没有螺旋的上升。以前想过这种思维强迫的原因,也许依然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不同的。

网络通讯工具强迫,这一点实在有找替罪羔羊之嫌。自己也清楚,不过毕竟需要找某些事情,释放一些心情。先不提各种聊天工具联繫人的分类。有一段时间,特别觉得自己陷在QQ里的时间太多,於是决定脱离它一段时间。於是佈置了各种环境以降低QQ的使用(布置环境的代价可能超过了荒芜与QQ本身)。在大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不到一周就重新启用qq了,於是会在统一时间,启用人人、飞信,各种能够想到的网络通讯工具,再把各种博客、空间之内的看一遍。犹如飢渴难当。但也有成功的时候,有一次貌似好几个月都没有用qq。那次封禁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当时,我听qq的“丁丁丁丁”声音的时候,不会再有莫名的兴奋;而以后,想禁止一段时间不用qq也变得比较容易了。这算是从中得到的一些好处,却也是“逃避”现实的一个体现。

信息强迫,收藏夹归类很好,有一个目录中单独放了一些資訊的站点。每次翻看这部分收藏夹的时候,总会把所有的站点都打开,然后把没有看过的信息都看完。而冲动的来源,甚至不是信息本身,而是这种看完所有站点的快感。

心理症状从来都不是单独产生的,会和很多其他症状紧密联系,我觉得最相关的,是拖延。拖延一般涉及到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正在做的事情,一个是应该做的事情。对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兴趣,或无法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都会造成拖延的效果。拖延的一个结果,就是原本简单的事情,最终却无法完成。很多时候是逃避问自己问题,当我鼓足勇气问自己的时候,我发现真难以承受此番重担“都不明白你究竟在做些什麼”。是啊,我在做些什么呢。我说不清楚,总觉得很忙,却又不知在忙写什麼,所忙的东西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所忙的东西,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网上浏览,一遍一遍发现自己被后浪排在沙滩上了。并无对比评优之心,只是这种对比能够矫正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停留到了哪里。停留在了哪里?是不是自己最想待在的位置?不是。我又想待在哪里?虽然只是一个模糊的位置,但是我依然可以确认,那个位置不是这儿。

在强迫症上确实耗费了极大了心神,这也许是很多没有强迫症状的人所无法想想的。现在我发现自己有些控制不住这种竆思极虑了,按照这样的路走下去,我开始能够预测自己的人生将会是什麼样的,不会好到哪里去,直到有一天我无力再强迫了(行文至此的时候,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来,有些习惯深固难徙,只有当身体承担不了此番重荷,才开始停止)。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我不想这样。能够预测未来并非幸事,尤其是这种预测指向的是一条黯淡的道路的时候,可以想见以后的我,依然会没有时间,找到、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今天不快乐,那么明天也不会快乐;如果在这里不快乐,那么换了另一个地方,也依然不会快乐。自高中以来,便十分容易困倦,大抵总结了一些原因,各种胡思乱想居与其中重要地位。脑子它也有特点的,如果是一个条例清晰的问题,也许会越想越兴奋;但是如果是本来就十分混乱的鬼道理,则必然越想越昏沉。这就是现在的我了。

强迫症终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我把很多知识都涉猎到了,在一个似乎并没有被限定在专业之内,我会看历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数学的知识。会看很多的纪录片,天文的、地理的。关於整个人生框架,也思考了很长时间。一个好处在於,不用担心校园里偶尔碰到各种传教的了,我想谈到人生观什麼的,可以直接秒杀对方了。前面有篇文章是写邮箱使用的、谈分类经验的,其实那只是一小部分,在其一角之下,还有一座更大的信息资源整理的方案:收藏夹体系十分完美,笔记体系十分完美,备份体系非常完美,单机与网络信息的控制也非常完善。貌似非常稳定了,但实际却风险重重,风险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己——无尽的担心,怀疑哪一块是不是有漏洞,哪一块没有遵照规范。似乎是计算机中的轮训,不断的轮询各个节点,可惜我没有计算机一样的运行速度。很容易就超载,然后死掉。然而,笔记整理了十几M,命名也挺好的,但是这有什麼用么?我依然不算精通C++,不算精通office,不算熟悉php。他们放在那里似乎并没有什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等待以后的我去发现,可是,现在如此有空的我都无法眷顾到他们,以后会么?我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什麼都不想做,甚至是游戏。那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麼,也开始反思自己,原来自己所谓的这麼多的喜好,并非出自我的内心。我只是形式上喜欢他们而已。这一点发现让我十分惊愕,自己所为的人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呢。

没有统一的标度,我没有办法判断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我只能说,如果有一个可以人为选择的机会,我绝不会再走这一条路。其实想想,在4、5年前的混乱年代,自己不也依然过得好好的么。为什麼就回不去了呢。

强迫症,不容易脱离,它就像一种病毒一样,会產生各种变异,寄生在各种行为上,比如以前重装系统强迫,电脑稍有一些脏乱,我便想重装之。后来我觉得在这上面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决定转变。於是我想了一些策略,使得不需要重装,在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之后,只需要系统还原就可以了。于是我从重装系统的强迫中走了出来。但是,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什麼叫“比较合理的配置”呢,没有界限!有时候为了一点点的配置变更,都想要重新备份一次。于是,于是……永无止境。不止如此,有时候即使是对“强迫”的对抗行为,也无法分清出是不是强迫症了。我以为电脑是我强迫的一个重要原因,於是我想方设法地限制电脑的使用,稍不注意,便重陷另一种强迫的泥潭。判断的界限太模糊,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界限。

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翻过一些治疗强迫症的书籍,为大家所知的,可能是森田疗法。后来还有一本点在书觉得写的也很好,名字叫做《强迫症改变人生》。这本书我很喜欢,并不在与作者的方法在理论上多么合理,而在於,他把深陷强迫的那种感觉写到了。读来深有共鸣。我的导师说,世界本来就是混乱的,哪能如自己所好一样,井井有条呢。我虽明白,虽理解,但是却一直做不到。贴吧里有一些帖子,可以读读,有一些总结的非常好,比如这个帖子。有些话确实说道了心坎里。

原来只是打算写几百字了事的,不料一下子写了这麼多。大略至此,算是宣泄完了。

Tagged with: ,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