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渐行渐远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一书中说,一个人在科学上的贡献往往来自其年轻的时候,而在艺术上,则是年龄越大,水平越高。数数蹉跎的两纪光阴,发现科学这条道路,已然回不去了。
我在想写这篇文章需要表达的主题,却发现自己压根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似乎只是强迫着自己要围绕着科学来写,却找不到自己可以深入的领域,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两三年前将湖南科学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整理了出来,至今所读却不多。读书过程中,与其说在知识上有所拓展,不如说在感觉上有些美妙的体验,这个宇宙是空灵、纯粹而永恒的。想到这些,便对活着有所敬畏,有所留恋。但事实上,生活的大部分时光,浪费在了无休止的琐事当中。头脑为杂乱的情绪困扰以至精疲力竭,只剩下力气空发感慨。
该怀念的,是高中时代吧。一方面未来还充满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思想也比较单纯。三年科学教育的烙印,造成了至今未老的情结。只是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忘掉了,即使简单如科普书籍,也基本看不懂了,只能触其表,却不能品其实。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定然有很多科学家,可是我已然不可能成为他们。甚至,连靠近的机会都很少。”科学的血液往往需要几代人的酝酿”,如今,只能拿着这句话来自我安慰了吧。
还可以看看科普视频。比如The Universe、维度_数学漫步等。相比于西方国家的科普教育,国内的差的不是一点儿。学生时代还有心去看看,工作之后,陷于养家糊口的泥沼之后,最后的一点时间付出,估计也会越来越少吧。
情结不老,但科学渐行渐远。
发表评论